作者 brain 的所有文章

《自闭症人士法律手册》

自2008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设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此后的每一年,社会各界人士会举办各种活动,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以及对自闭症人士的关注。2018年,在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涵公益专项基金(以下简称“涵公益”)的支持下,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承接了《自闭症人士法律手册》。

基于此背景,在涵公益的支持下,复恩立足于今天自闭症人士普遍的法律需求,比较全面地梳理相关法律政策。这本手册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自闭症综述”,介绍自闭症相关知识、中国自闭症人士的法律需求以及残疾人证的申领;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以及社会保障,是自闭症人士所需的主要社会支持;第六章与第七章为监护与托养、婚姻与继承,介绍对自闭症人士而言尤为重要的“监护”“托养”“婚姻”“继承”等重要内容。这本手册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手册既可以帮助自闭症家庭迅速了解自闭症相关的法律政策与制度体系,同时又为自闭症家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法律建议,以提高自闭症人士的权利意识与法律意识,真正让自闭症人士受益。

本手册是复恩编写的《中国公益法研究丛书》的一种。公益法的内容,既包括基于非营利的目的,帮助贫困人群、少数群体或边缘化人群而进行的法律实践,同时也包括为了公共利益推动社会政策的改变。目前为止,我国对于公益法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有系统的公益法研究。复恩法律作为专门从事非营利组织法律研究的社会智库,希望发挥自身法律研究能力上的优势向前一步,不断深耕中国公益法领域的研究,用专业的态度推动中国公益法的进步。

《中国公益法研究丛书》正是复恩法律继《中国非营利组织法律实务丛书》之后在中国公益法研究领域的一次尝试;复恩法律希望通过本丛书的出版,能够推动中国公益法研究的进步,为中国公益法研究者、公益慈善行业从业人员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傅政华部长调研复恩项目合作方虹桥司法所、接见复恩律师志愿者

活动介绍:

3月28日,司法部部长傅政华视察长宁区司法局虹桥司法所。亲切慰问了法律咨询志愿者、人民调解员、法官工作室值班法官。要求大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把法律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

傅政华强调,要聚焦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顺应人民的新期待,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满意度。要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坚持法理情结合,牢牢把握矛盾纠纷的规律,引导老百姓更多地选择调解的方式处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两全”法律服务网络,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

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参加调研。上海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赵奇,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上海市司法局副巡视员张祎,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长宁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磊、长宁区司法局局长张谢定,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主任高峥等陪同调研。


傅政华部长(左二)与
复恩理事长陆璇律师(右一)亲切交谈

长宁区司法局虹桥司法所

长宁区司法局虹桥司法所建立于2006年,是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区司法局和虹桥街道双重管理、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司法所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基层法治建设,统筹提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司法所在原有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和法治建设等司法所基本职责的基础上,将服务能力进行提升,追加涉外法律服务与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二个特色项目,形成了“5+X”的工作格局(“X”是指可以随社区发展情况再追加相关司法行政服务,目前为“5+2”),着力打造全能型、服务型、信息化司法所。根据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整合法官工作室、公证社区行、人民调解介入110纠纷处置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随时随地能向辖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基层司法行政服务。

更多资讯点击:
1. 傅政华部长调研虹桥司法所强调夯实司法基层基础工作

《自闭症人士法律手册》今日正式发布!


黄嘉恺 摄

自2008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设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此后的每一年,社会各界人士会举办各种活动,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以及对自闭症人士的关注。今年4月2日,在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涵公益专项基金(以下简称“涵公益”)的支持下,由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复恩”)主办的《自闭症人士法律手册》(以下简称“本手册”)新书发布会,在上海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塔下城市广场隆重举行。


黄嘉恺 摄

涵公益发起人王菲菲女士、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刘蓓蕾女士、复旦大学法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李传轩教授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新书发布会并致辞;同时复旦大学国家级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陆志安副教授、上海市残联专家顾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傅志军先生、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创始人傅高山先生三位专家对本手册的内容以及自闭症法律研究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并回答了现场自闭症家长的问题。此次发布会得到了百视通、澎湃新闻、文汇报、凤凰公益、界面、上海日报、新民晚报、中国财经新闻、中国发展报、上海青年报、IT时报、中国发展简报等媒体的大力支持。


黄嘉恺 摄


黄嘉恺 摄

发布会现场,复恩理事长陆璇对本手册的写作背景、作用及社会影响力进行了介绍。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又称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 ,其主要特征为社交障碍和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统计数据,亚洲自闭症的整体发生率在1%-2%。在中国,如何保障数量如此庞大的自闭症人士的合法权益,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


黄嘉恺 摄


黄嘉恺 摄

基于此背景,在涵公益的支持下,复恩立足于今天自闭症人士普遍的法律需求,比较全面地梳理相关法律政策。这本手册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自闭症综述”,介绍自闭症相关知识、中国自闭症人士的法律需求以及残疾人证的申领;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以及社会保障,是自闭症人士所需的主要社会支持;第六章与第七章为监护与托养、婚姻与继承,介绍对自闭症人士而言尤为重要的“监护”“托养”“婚姻”“继承”等重要内容。这本手册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手册既可以帮助自闭症家庭迅速了解自闭症相关的法律政策与制度体系,同时又为自闭症家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法律建议,以提高自闭症人士的权利意识与法律意识,真正让自闭症人士受益。

本手册是复恩编写的《中国公益法研究丛书》的一种。公益法的内容,既包括基于非营利的目的,帮助贫困人群、少数群体或边缘化人群而进行的法律实践,同时也包括为了公共利益推动社会政策的改变。目前为止,我国对于公益法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有系统的公益法研究。复恩法律作为专门从事非营利组织法律研究的社会智库,希望发挥自身法律研究能力上的优势向前一步,不断深耕中国公益法领域的研究,用专业的态度推动中国公益法的进步。

《中国公益法研究丛书》正是复恩法律继《中国非营利组织法律实务丛书》之后在中国公益法研究领域的一次尝试;复恩法律希望通过本丛书的出版,能够推动中国公益法研究的进步,为中国公益法研究者、公益慈善行业从业人员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嘉恺 摄

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英文名Legal Centre for NGO (“ForNGO”),简称“复恩”或“复恩法律”。2012年9月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是中国第一家由社会力量举办的专门从事非营利组织法律研究的社会智库,也是一家专门针对非营利组织提供专业法律能力建设的支持平台。复恩汇聚了大批法律专业人士与资深公益人士,拥有强大专家支持库,在公益法、非营利组织法律研究、社会组织法律能力建设等领域有了较为深厚的基础,并形成独独具特色的复恩品牌。

2013年7月,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涵公益专项基金正式成立。涵公益专项基金长期致力于妇女儿童福利事业,尤其关注自闭症群体的现实诉求。

《基金会实务一本通》专家研讨会顺利召开

随着《慈善法》所描绘的人人皆可慈善的蓝图的勾勒,公益氛围大大增强。作为社会组织的三大类型之一,基金会近年发展不断提速,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资产规模和公益支出都有扩大。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复恩法律”)在实践中发现,基金会在自身能力建设和规范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金会秘书长一本通》项目旨在提升基金会自身的治理能力,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访谈的方式,从基金会秘书长的角度出发,整理罗列基金会所遇到的实务问题,分析总结相应的解决措施。本研究项目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作为指导单位。


2019年3月20日下午由复恩法律主办的“基金会秘书长一本通”课题专家评审会,在公益新天地召开。上海市民政局服务处处长赵宇、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民非管理处费葭、上海市民政局服务处和浚嘉、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吕基成、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童潇、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韦玲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复恩法律理事长陆璇召开并主持。


首先,复恩法律理事长陆璇致欢迎词,对出席的评审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参会人员及此次项目的基本情况。随后,评审组专家根据项目成果——《基金会秘书长一本通》一书现场反馈了评审意见:一致认项目评估合格,并向我们提出了改进和提升的建议。专家们认为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对于基金会每个工作人员,不仅仅是基金会秘书长来说,这本书将会给他们的工作提供多方面、详细的参考。基于此,我们决定将书名更改为《基金会实务一本通》。这本书涵盖了基金会运营各方面的知识,从基金会的战略规划到基金会的设立、变更、注销,再到基金会的治理和发展。最后,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实务中给大家带来帮助。

复恩法律荣获2018年度公益活动组织奖

2019年3月16日下午,由上海市法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律新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公益法律服务高峰论坛暨2018律界公益榜单颁奖典礼在上海电影广场海上5号棚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法律公益人士将齐聚一堂,共同见证 2018律界公益榜单发布。

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复恩法律“)在“2018年律界感动公益故事评选”中荣获2018年度公益活动组织奖“。复恩法律创始人兼理事长陆璇律师出席本次颁奖典礼。


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是中国第一家社会力量发起的从事非营利组织法律研究的社会智库,也是一家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提供专业法律能力建设的支持型非营利组织。复恩的宗旨是促进社会组织依法合规运营,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及非营利事业的发展。

复恩法律的创始人兼理事长陆璇作为热心公益的律师,在2003年就参与了志愿法律服务,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并从2005年起担任志愿者协会理事。从专职律师到建立复恩,他毅然选择投身公益行业,架构起法律人与公益组织之间的桥梁,为公益组织提供法律支持。

在陆璇律师的带领下,复恩法律始终贯彻“以法律服务公益”的宗旨,多年来编写与出版了多种社会组织法律实务书籍、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法律能力建设等支持,组织举办了多项公益法律及公益行业重要活动,并主持完成了多项民政部、上海市民政局研究课题。

在过去的2018年,复恩法律继续践行着“以法律服务公益”的使命,积极开展活动、潜心进行研究。

2018年1月19日,复恩举办了“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年度论坛”,论坛主题为“公益法律服务与社会创新的新趋势”,旨在探讨公益法律服务在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分享中国律师在不同公益领域Pro Bono的实践经验。本次论坛邀请到公益法律服务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律师为超过百位参会者分享Pro Bono经验。

2016年《慈善法》正式颁布与实施。为研究学习《慈善法》实施近两年来的效果,为中国慈善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法律方面的实践性指导,与政策制定者探讨政策建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UNDP China”)与复恩法律在2018年合作发起了《中国慈善法手册》项目。复恩希望《中国慈善法手册》作为一部内容详尽的参考资料,能够提高大众对于慈善经济价值的认识,并且让慈善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

目前关于慈善法的研究范围已基本覆盖,但仍有很多基本概念尚需进一步研究。2018年复恩举办了“沪穗两地慈善法颁布两周年研讨会”,与会专家建议各慈善从业人员要跳出慈善看慈善,以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同时,强调各单位要密切结合当前慈善事业的热点、聚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复恩期待沪穗两地专家未来能保持长期的交流和往来,共同加强对于慈善法研究,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步。

复恩举办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征集讨论会。各位出席嘉宾针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自己的意见。到场嘉宾既有政府官员也有来自各个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分别站在了各自的角度和立场分享了他(她)们的建议和经验。有些条款因在执行过程中较常遇见引起了嘉宾们讨论热烈,如现行的登记机关和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制度要改进,以及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能否有经营性行为等议题。

2018年8月24日,复恩法律理事长陆璇带着《会议纪要》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建议与意见两个文件,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凤凰网公益联合在北京阿里巴巴中心举办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作为唯一来自上海的专家,与其他二十多位专家一道,向民政部与司法部相关部门代表提出了来自上海社会组织的意见。

除上述活动之外,复恩还在全年举办了“自闭症的法律研究”课题调研会、“慈善组织资产管理与合规投资”主题研讨会等多元活动,组织了第三期“公益律芽发掘计划”,协办了上海第八届公益伙伴日“公益沙龙”板块、“基金会资助的秘籍——合规运行与良好社会效益”平行论坛,在上海市公益新天地开展了“公益咖啡馆”系列活动……


在过去的2018年,复恩法律在上海市民政局、浦东新区民政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福特基金会、亚洲基金会、敦和基金会、新力基金会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在非营利组织法领域开展了诸多研究课题与法律宣传活动。在新的一年里,复恩法律也将继续秉承“以法律服务公益“的宗旨,以期能与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共创未来。

2018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示范合同文本研究 上海市民政局局级课题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可作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时的合理参照应用于实际购买服务过程中,起到规范指引作用,保障服务购买方以及服务提供方的合法权益,从而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健全。

本项研究对于所有有志于了解中国非营利法的英语读者而言具有学习价值。伴随近年来慈善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的实施,中国非营利行业的立法不断进步完善。本研究从境外合作机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特征及相关法律法规要点,对中国非营利法律框架进行了有效地梳理。

2018年基金会发展论坛平行论坛

活动介绍

2018年11月23号,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由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复恩”)携手商道纵横(以下简称“商道”)与上海水莲慈善基金会联合承办的2018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平行论坛于上午10:30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如期举行。

这是复恩连续三次承办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平行论坛,复恩结合“拾年—社会转型与中国基金会”主题,与各位公益界同仁分享和交流基金会合规与有效的资助。本次平行论坛共分了四个环节,不仅有嘉宾解读“合规”与“有效”,还有现场观众也能参与进来,就这两各方面和嘉宾互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惑。

更多资讯点击

1. 基金会发展论坛 | 平行论坛圆满落幕,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2. 基金会发展论坛强势来袭丨您有一份神秘大礼未查收!

《慈善法》的实践与探索—沪穗两地慈善法颁布两周年研讨会

活动介绍
2018年5月,新时代下《慈善法》的实践与探索——沪穗两地慈善法颁布两周年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交谊楼圆桌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上海民政科研基地华东政法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上海星辰社会组织共同主办。来自沪穗两地40余位慈善法专家参加此会,对慈善法在沪穗两地的实施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议由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常务副主任、华东政法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童潇主持。

更多资讯点击
1. 《慈善法》的实践与探索—沪穗两地慈善法颁布两周年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