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第七期律芽回顾 | 秦艺源:成为一名环保公益人后我想说

随着端午节结束,第七期公益律芽发掘计划的线上环节也至尾声。最后一次线上活动是由往期律芽学员、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工作人员——秦艺源跟大家分享的她的公益职业经历。

分享内容的简要回顾

艺源分别从「三江源协会的工作日记」、「环保公益行业观察记」、「环保公益和法律相遇记」以及「环保公益人的反思」这四个环节来跟大家分享了她选择进入公益行业的心路历程以及目前在公益行业中的工作状态和思考。

在「三江源协会的工作日记」中,艺源通过介绍她一天的工作内容来还原她作为驻地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场景;在「环保公益行业观察记」中,艺源以藏地的环保公益组织为例,和大家分享了她所观察到的不同类型的环保公益组织中的不同工作状态;在「环保公益和法律相遇记」中,艺源分享了自己当初作为法律人,选择进入环保公益领域的挑战和思考;在「环保公益人的反思」中,艺源则跟大家聊了聊自己进入公益行业、成为环保公益人后的一些反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律芽提问互动

作为一个法律人,你所拥有的法律背景是否对工作有帮助?或者在从事相关环保工作后是否对于法律的思考有更多的启发?

我本身专业是环境法领域,就我自身的研究经历来说,比如我之前参加过一个生态践行者的项目,需要写一些关于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产生一些对于法律的反思,拓宽了我对法律认知的边界。这其实是一个利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而这些探索可以起到对我在认知理解上的修正补充作用,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当人权和动物或者说财产权和环境权发生冲突的时候,例如人熊冲突、人象冲突,如何去化解这样的冲突?

我个人在研究人熊冲突的经历中收获最大的一点是学会了转换视角看待问题,我学会了通过当地居民的视角去看待所谓的冲突。在这个视角下,我发现我所以为的冲突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冲突的存在是两者共存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本身如果在我们目前的冲突假设条件下是难以讨论得出结果的,但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实践者去到当地,就会看到这些问题的真实边界和状态。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学习然后形成讨论的空间。

是否做过有关性别和环保交叉领域的项目以及你认为在这种项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之前在做联合国妇女署的项目过程中,我自身的观念其实是在不断被修正的。因为我本人对于性别议题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当我去实践的时候,会将已有的性别议题观点套在当地的问题上,这一做法是需要警惕的。因为当地的性别问题是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来论证和探索的。目前我们采取的方式仍然是比较温和的方式,大多是赋能类的项目,也就是开放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当地的女孩让她们自己去发展和选择。至于其它关于女性的家庭地位和家庭分工等问题,都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文化宗教因素。因此我们目前更关注的是对于当地牧区妇女而言更加紧迫的健康方面的问题。

我之前参加过一些公益人的职业分享会,很多人会提到做公益过程中的“无力感”“无价值感”,那艺源在工作中感受到过这些吗?如果感受到了要如何克服呢?

我个人其实没有感到太多的无力感,这可能与我在一线的经历有关。我认为无力感是一个需要你不断地实践、投入以及付出才能解决的问题,可能你也需要去抛弃一些完美主义、框架性的东西,否则确实很难应对产生的无力感,而在一线实践中产生的智慧和能量会产生很大力量感。

律芽共创

与前几次课程分组讨论不同,我们想借最后一次线上活动的机会,让大家体会到“公益行动者”的感觉。因此我们邀请各位律芽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针对「残障」、「环保」、「救灾」和「性别」议四个题之中的某一个特定社会问题提出一个解决方案的初步构想。

大家基于日常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所提出的方案构思,覆盖到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

残障议题:

「视障人士无障碍设施维护——以盲道为例」

「关注疫情下残障人的需求」

环保议题:

「如何减轻海洋噪声污染」

「北京高校流浪猫生态影响控制」

救灾议题:

「公益组织在救灾中与政府的合作」

「疫情下儿童心理健康保护」

性别议题:

「同性之间的性骚扰问题」

「反家庭暴力知识的传播」

至此,第七期公益律芽发掘计划的线上环节已经落下帷幕,期待线下活动中与各位律芽的再见时刻!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